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宫腔粘连诊治与生育功能重建:一例病例报告

妇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4-06-20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北河北
7418 浏览
icon皎儿皎儿 推荐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5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病例信息

1. 引言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是一种由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引发的妇科疾病,常导致月经量减少、继发不孕等问题。由于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多数由人工流产等医源性因素引起,其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最近,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港口医院)妇产科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复兴医院周巧云主任的指导下,成功为一位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实施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希望通过本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探讨宫腔粘连的有效管理策略及其对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


2. 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40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量逐渐减少,约为正常量的1/4,色暗红,伴有小血块及经期腹痛。患者曾于8个月前在外地医院接受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可能存在宫腔粘连,建议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2周前,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宫腔镜检查,确认为宫腔粘连。患者有四次人工流产史,2023年11月因子宫肌瘤在本院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术后效果显著,肌瘤位于肌壁间偏浆膜层,距离内膜较远。目前患者未有子女,希望生育。


3. 临床诊断

初步诊断为中至重度宫腔粘连。为更准确评估宫腔环境和指导后续治疗,安排患者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及粘连分离术。


4. 治疗方案

4.1 手术处理

基于患者的生育需求和粘连程度,决定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宫腔重度粘连手术的难度确实较大。这是因为重度粘连可能导致宫腔形态的严重改变,粘连部位可能深入到子宫壁,使得分离变得复杂且有风险。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宫腔下段粘连严重,使用针状电极分层切开,避免切割过深造成肌层损伤。针状电极不仅有切割作用,也有探针及钝性分离的作用。要时刻保持视野的清晰,时刻要有保护子宫内膜的观念。手术过程要远观近看,以两侧输卵管开口为平面,秉承对称的原则,要去除疤痕,使宫腔恢复正常形态,有足够的容积,切割面平整,以利子宫内膜修复。

4.2 防粘连措施

为预防术后再粘连,术中使用了一次性球囊支架放置于子宫腔内,有效隔绝子宫壁,减少再粘连风险。

4.3 术后管理

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行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治疗促进内膜恢复。安排患者在六周后返回医院取出球囊支架,并复查宫腔镜,监测内膜恢复情况及预防再次粘连。待术后探查时再次评估治疗效果。


5. 讨论

宫腔镜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也为粘连的精确分离提供了可能。此外,综合性的术后管理和跟踪也对防止再粘连及恢复正常生育功能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宫腔粘连对生育功能构成威胁,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仍可帮助患者实现生育愿望。

preview
此视频仅专业人士可见
去登录


preview
此视频仅专业人士可见
去登录
子宫粘连 (46)
纠错
13 21 12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视频效果NaN
临床实用性NaN
操作规范流畅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